索引号: 736997958/2018-56835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经信局 发文日期: 2018-01-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m88明升体育网址-海曙区经信局2017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8-01-31 00:00 来源:海曙区经信局 浏览次数:

  2017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围绕争当“五个排头兵”战略目标和“五区”建设的发展要求,努力克服区划调整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困难,聚焦“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建设,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实现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提质增效发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7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7.96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7.86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80.77亿元,同比增长8%;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8.66亿元,同比增长12.1%,均超额完成市对区考核指标。据初步统计,我区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9%,预计能完成单位GDP能耗在2015年基础上累计下降7.86%的约束性指标要求,“能源双控”形势总体平衡可控。

  2017年,我区被工信部评为2017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被省政府认定为服装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区;我区时尚纺织服装产业入选工信部2017年第四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根据12月发布的《2017年浙江省信息经济综合评价报告》,在浙江省各县(市、区)排名中我区位列全省第7、全市第1;在2017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海曙区政务大数据共享与开放实践案例获唯一的政务大数据应用优秀案例奖;在2016年度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综合评价中我区位列特色基地类全省首位;我局被评为省“小升规”监测先进单位。经济观察网、中国之声、浙江之声、宁波日报等各级媒体对海曙“服装+”、智能制造等推进“中国制造2025”情况高度关注,刊发多篇报道。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有效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抓顶层设计。完成“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编制任务,成立区推进“中国制造2025”领导小组,出台《海曙区明升ms88注册 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和《海曙区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出台政策细则和考核办法,正式发布《宁波市海曙区“365”产业投资导向目录(2017版)》,时尚纺织服装业三年攻坚计划基本定稿,汽车零部件产业、军民融合产业三年攻坚计划编制工作抓紧推进。

  二是抓项目建设。建立区“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已达154个,其中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的年产1500万件汽车零部件数字车间等18个技改项目列为宁波市第一批工业投资/技改项目计划。力推智能制造工程,成立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重点面向全区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咨询、实施、装备等服务;做好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申报认定,市级企业已达3家,区级企业达6家;完成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情况普查,其中近70家企业首批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能量锂电负极材料数字化工厂新模式应用项目入围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的年产1500万件汽车零部件数字车间列入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雅戈尔集团8万套成衣定制化柔性制造、宁波中宸汽车零部件智能化工厂改造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抓好工业强基,共有53项工业新产品纳入试产计划,浙江中欣动力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NTB-50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仪获市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省内首(台)套称号。力推军民融合新平台,华茂集团上马军用新型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星箭航天成功创建宁波中星中东欧新材料研究院。

  三是推动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积极推动大企业发挥龙头作用,雅戈尔列入市“千亿级龙头培育企业”名单,太平鸟、君禾泵业在主板上市,帅特龙、博洋、广博等3家企业被评为中国自主品牌(浙江)百佳企业。积极鼓励企业特色发展,思明汽车等6家企业列入省级隐形冠军培育名单,157家企业列入省级“专精特新”培育库,明望汽饰等9家企业列入宁波市“高成长企业”名单,华缘新材料等7家企业列入市工业行业骨干企业培育名单,凹凸重工列入市级智能装备重点优势企业,认定宏大纺织等3家企业为区级智能装备重点优势企业。积极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水平,博洋集团创客157创业创新园入选工信部第二批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三生健康(中国)被评为浙江省2017年度第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麦浪电气等22家企业列入2017年度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立羊真空器皿、亚柯车辆部件等2家企业被评为省、市两级新上规“创新之星”,路润冷却器入选2017年度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培育梯队企业名单,年度“小升规”培育企业入库预计超85家。

  四是抓运行监测。重塑以增加值增速为导向的运行监测理念,建立月度主要工业经济指标通报及工业乡镇长(主任)例会制度,抓好镇(乡)、街道和园区及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两套预报体系建设,加强对镇(乡)、街道和园区的业务培训。积极推进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明确评价标准体系,核实企业2000余家,完成取数工作,对69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3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了年度评价工作。

  五是抓精准服务。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精准服务企业“百日行动”,共走访工业企业1102家,其中规上企业走访实现全覆盖,解决问题382个。全力做好第二十一届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参展工作,专门设立海曙馆,集中展示海曙服装产业整体形象,雅戈尔、博洋、麦中林等27家企业参展,参展摊位占全市四分之一,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克服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全区“两套方案”、“两种模式”带来的问题,稳妥做好稳增促调专项资金发放工作,全区共有10500家企业完成申报,涉及资金6527.4959万元。继续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持续深入,今年以来共获230余万元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推荐6家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备案,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区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管理体系。认真做好盐业体制改革相关工作。

  (二)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

  牵头开展低小散区块整治提升,全年共整治提升“四无企业(作坊)”122家,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铁腕落实钢铁去产能专项整治,做好1家不锈钢企业落后设备的拆除报停,关停不锈钢企业1家,经排查未发现铸造企业违规生产“地条钢”现象。对5家铸造企业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淘汰改造高污染燃煤锅炉28台,淘汰燃油锅炉1台,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指标的175%。完成百威英博等重点节能改造项目验收40余项,完成尤里卡太阳能等10家企业的节能监察任务和拓铁机械等8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专项工作。做好水泥行业、燃煤电厂专项监察(调查)工作。扎实开展区域能评改革,出台《海曙区全面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改革的实施意见》,着力形成“能源‘双控’+分类管理+能效标准”的工作机制,望春工业园区已完成区域能评试点初稿。做好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工作,联合开展夏季空调温度暨迎峰度夏用电专项督查,圆满完成2017年度节能宣传月。

  (三)持续推进智慧城区建设

  完成海曙区“十三五”智慧城区发展规划修编工作。网络基础设施融合提升,光网用户大幅增长,用户达38.9万户,其中100M以上比例达32.6%,高速无线基本覆盖,全面建成NB-IoT网络并在全市率先开通启用,为全区物联网大规模应用普及提供网络基础。深化数据共享开放改革,成功共享市基层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等288万条数据,进一步补充海曙西片区人口、组织单位、民生事件等数据资源。信息平台完成升级改造,海曙区政务信息资源中心二期和数据开放平台二期项目顺利验收。智慧应用在各领域不断深化,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养老等民生服务应用成效显著,空间数据系统被列入市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信息经济成效明显,全区30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全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2%,三生健康(中国)被评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腾仁科技等3家企业列入市工业物联网应用试点项目,“创客157”被评为市级制造业重点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企业上云工作,2017年新增企业上云数2661余家,博洋控股等3家企业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上云标杆企业。做好2017年度政府信息化项目安排,共核定项目105个,资金8284.38万元,追加项目6个,资金395万元,首次实施政府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


  三、2018年工作思路

  总体思路:

  2018年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攻坚决胜之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一带一路”、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效益为主题,以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谋划新思路,推动新发展,聚焦试点突破、制度创新和能力提升,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强化数据驱动、创新驱动和项目投资驱动,为新海曙“打造国内一流强区”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提升重点领域,逐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

  以省政府“服装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和国家工信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建设为依托,全力推进我区纺织服装制造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海曙区全面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制造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根据工作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实施差别化的政策扶持,构建全区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以古林、石碶等重点镇(乡)街道为基础,以雅戈尔、杉杉、博洋、狮丹努等重点企业为核心,以年产15万件(套)大规模数字化高端定制服饰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为动力,全力实施企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品牌建设、智能化推广、绿色发展五大工程,努力建成全省纺织服装制造业改造提升样板区和先行区。拓展传统行业改造提升范围,谋划实施汽车配件、电气机械等重点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实施“机器换人”、“两化融合”,不断提升我区传统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二)实现两个全覆盖,全面提升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管理咨询,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增强工业持续发展动能,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现有需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和智能诊断全覆盖。发挥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服务公司和平台的作用,鼓励企业瞄准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等传统制造业为重点,开展覆盖全部规上企业的智能制造诊断,支持企业实施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和生产制造自动化水平的“机器换人”技改投资,强化“机器人+”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加大企业导入管理咨询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果的优质项目,建立全区管理咨询服务网络,支持区内管理咨询企业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提升发展。有序推进“三年大改造”,完善工业投资项目库建设,建立500万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建设进度月报制度,实施重点项目定期联系跟踪服务工作,推进工业投资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加大对项目的金融扶持力度。

  (三)打造三个平台,加快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

  全力推进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以打造“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目标,突出“一院一楼一园区”特色,加快高端人才引进步伐,推进智能装备创新设计平台等项目建成,引进广数机器人等一批企业和项目入驻,两年内力争创建成为省级创新中心。发挥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和智能经济创新园(原宁波工程学院海曙校区)的辐射引领作用,支持帮助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形成智能制造集群发展。依托星箭航天中星中东欧新材料研究院,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推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提速发展。同时,围绕国家航空航天战略,延伸航空产业链、提升临空制造业,以航空航天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加工、运营等产业为主导,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打造长三角地区首屈一指的航空航天制造小镇。突出望春工业园区的核心作用,筛选一批“大、好、高”项目落户,加快环球广电扩产等一批项目建设。引进相关投资主体,清理整合低效用地和厂房,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推进望春工业园区整体提档升级。

  (四)实施精准服务,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建立完善“企服通”服务平台,构建数据监测、项目申报、信息传达、问题流转解决等特色板块,着力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智慧”服务。依托“精准服务企业百日行动”等载体,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集中解决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难题。强化日常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区、部门、乡镇及街道、企业零距离沟通机制,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深入做好“小升规”企业入库培育工作,强化对“小而美、小而精”的“专精特新”企业提速发展的培育扶持。依托“企服通”平台,夯实取数基础,突出智能分析,逐步实现企业综合评价全过程自动化,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形成数据的“倒逼推进”和资源有效配置。结合国家、省、市最新出台的政策要求,深入推进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完善稳增促调专项资金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发放质量。

  (五)强化服务监管,全面压实“能源双控”任务

  认真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力保完成约束性指标。严格落实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常态开展有序用电专项督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推进低小散整治提升,巩固钢铁去产能和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改造)工作成效。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创建绿色园区、企业,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广绿色制造生产方式,开展工业能效提升行动,做好节能改造项目申报和竣工验收;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做好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鼓励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认真办好年度节能宣传月活动。

  (六)推动创新发展,积极提升智慧城区建设水平

  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完善一体化支撑体系。推进新增西部行政区域主要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入库,全面建立区域级政务数据中心。以国家级地理时空云平台试点为重点,推进部门和基层信息化应用。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制定全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清单,推进数据有序开放,探索开展面向应用场景的社会数据衍生产品交易。加快区域示范应用标杆,打造普惠化应用格局。以需求为导向,鼓励社会投资,推进健康、人才等领域的重点示范应用项目,推进公共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家庭的智慧化程度。加快产业两化融合深层拓展,积极推进大数据应用,重点发展服装大数据和健康大数据,积极促进大数据在制造业研发、生产、采购、营销等全生命周期应用。推动以东海集团等智能仪表企业为重点的物联网应用,加快重点行业物联网产业集聚发展。有序推进企业上云。加快智慧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信息经济运行监测体系,着力建设若干个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园区,重点引进培育大数据应用开发型信息企业和优质工业软件服务提供商。加快基础设施融合建设,构建广覆盖的新型无线城市框架,重点推进高速通信网络向西部区域延伸覆盖,实现垂直行业等各领域的物联网覆盖,进一步推进5G试点建设。

  (七)继续加强自身建设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丰富载体平台,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加强经信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打造经信“铁军”。重视干部梯队建设,注意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持之以恒抓四风整治,恪守“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认真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不断改进办事流程,让“数据跑”代替“人跑”,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执法程序,自觉接受各界监督。